当康智涂:从“手把手教”到“看一眼会”的技术跃迁

2025-09-29

钣金车间的喷涂工位上,老师傅正握着机械臂示教器进行“教学演练”——这曾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经典画面。然而当新款工件上线,这套耗时两小时的“教学仪式”不得不重新上演。在个性化定制成为主流的今天,人工示教机器人正在遭遇它的能力边界。9.29.jpg

作为第二代喷涂自动化技术,人工示教机器人确实让中小企业尝到了智能升级的甜头。它让老师傅的经验首次得以“复制”,无需编程基础,牵引机械臂走一遍流程即可完成教学。在工艺稳定、产品单一的年代,这无疑是中小制造企业迈入自动化的捷径。

但这条“捷径”正显现出三大瓶颈:精度依赖人工操作的稳定性,换个工人示范可能效果迥异教学效果因人而异,换人操作可能差之千里;无法应对来料偏差,工件摆放稍有偏差,立即“原形毕露”;更棘手的是,它对复杂曲面、多角度喷涂难以精准复现老师傅的细微手法。

行业研讨3.jpg

这些痛点正是当康智涂视觉识别喷涂机器人的突破方向。通过给机器人装配视觉识别自主路径规划系统,我们实现了从“机械模仿”到“智能认知”的跨越。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“工业CT眼”和“工艺大脑”。工作时先对工件进行扫描生成三维点云,自动识别位置、角度甚至曲面变化,再实时生成最优喷涂路径。这种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的闭环,实现了从“模仿动作”到“理解任务”的质变。

具体而言,视觉系统在三个维度实现跨越:
一是自适应能力。面对规格不一的工件,系统可自动调整轨迹,告别反复示教;
二是精度提升。通过点云数据实时校正,连棱角边缘都能精准喷涂
三是工艺优化。保障工件涂层分布均匀且平整使涂料利用率提升超25%。

某家电企业引入当康智涂后的数据颇具说服力:在实现多型号混流生产的同时换产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10分钟,涂料利用率提升27%,次品率下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,综合运维成本降低20%。首次实现不同型号混线生产。这正是视觉技术将柔性制造落地的真实写照。

已修2.png

当然,视觉技术并非万能钥匙。初期投入较高,对现场光照环境有一定要求,都需要专业评估。但对于产品迭代加快、小批量订单成主流的中型制造企业,当康智涂提供的柔性生产能力,正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力。

当前,制造业站在智能化转型的十字路口。选择继续依赖“手把手教学”的有限自动化,还是拥抱能“自主优化”的智能喷涂,答案已不言而喻。(本文展示的技术方案及数据仅供参考,具体实施需结合企业实际工况进行专业评估)


分享